痛經的綜述 一、痛經定義 痛經是婦科常見癥狀之一,指在月經前后或經期出現下腹部疼痛、墜脹的情況,同時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適感。疼痛通常呈現痙攣性,主要發(fā)生在下腹部恥骨上方,有時還會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內側。嚴重疼痛可能導致面色蒼白、惡心、嘔吐、出冷汗等癥狀,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。 二、疼痛評分 通常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(VAS)來評估疼痛程度,分值從0到10遞增,表示疼痛的嚴重程度。視覺疼痛評分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方法,用于量化疼痛感受,即VAS視覺評分法。0分表示完全沒有疼痛,10分表示劇烈疼痛難以忍受。1到3分表示有輕微疼痛感,但不影響睡眠;4到6分表示影響睡眠,建議采取干預措施;7到10分表示需要服用止痛藥物。 三、痛經病因病機 關于痛經的原因,不同的醫(yī)學家有不同的觀點。早期有記載的《金匱要略·婦人雜病脈證并治》中提到:“帶下,經水不利,少腹?jié)M痛,經一月再見者,土瓜根散主之?!边@表明痛經是由于瘀血內阻導致經血不暢,引起少腹脹痛,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土瓜根散進行***。后來的醫(yī)學家通過總結前人經驗并加以補充,認為痛經的病機可以歸納為“不通則痛”和“不榮則痛”,病因包括氣滯血瘀、寒濕凝滯、濕熱淤阻、氣血虛弱、肝腎虧損等。實證表明,氣滯血瘀、寒濕凝滯、濕熱淤阻可能導致子宮的氣血運行不暢,從而引發(fā)疼痛感受,“不通則痛”。